刷卡手續費下調重創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之后,銀行希望監管層給予信用卡業務政策支持的愿望更加迫切。
在昨日舉辦的“銀行卡助推經濟發展轉型論壇”上,中信銀行()副行長曹彤表示,經濟的增長應更依靠消費,在居民收入短期無法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利用消費信貸,增加消費杠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鑰匙。“信用卡則是消費信貸的主要抓手。”
但對于銀行而言,現實的情況是,信用卡業務往往微利,甚至不盈利。刷卡手續費的下調,更讓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雪上加霜。在昨日的論壇上,多位商業銀行人士呼吁,監管層應優化政策,解決銀行信用卡業務面臨的困境。
總的來看,商業銀行的訴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信用卡透支不計入信貸額度管控;免息期內的信用卡透支不消耗銀行資本;以及給予銀行更多的不良貸款核銷權。
促消費加杠桿
“經濟增長更多依靠消費,但消費與收入呈正相關關系。在收入短期內無法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加大消費杠桿是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一把鑰匙。”在曹彤看來,金融危機表明,消費杠桿用到一定程度會產生負面效應,但就中國而言,還遠未達到美國的地步。
一般而言,銀行業務板塊分為對公和個人兩部分。消費信貸是典型的個人業務,此類業務客戶數量龐大,以幾千萬,甚至數億計。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認為,互聯網的方式,為銀行服務這些零售客戶提供了技術手段。
近年來,我國個人消費信貸也已有長足發展。1997年到2009年,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從172億元增至5.5萬億元。消費信貸占各項貸款比例也由不足0.3%上升到13.8%。
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部人士稱,信用卡覆蓋面廣,使用方便,是發展消費信貸的最主要抓手。從目前來看,我國銀行信用卡業務還有相當大的挖潛空間。
“截至2012年末,國內信用卡發卡規模約3億張,這其中還包括很多交叉持卡,即一人持有多張信用卡。”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楊科稱,對比來看,美國3億多人,一家運通公司發卡量就達1億多張。這意味著,中國信用卡還有巨大的空間。
許羅德引用數據稱,中國人口約13億,信用卡期末應償信貸總額(信用卡透支余額)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而美國這兩個數據分別為3億人和1萬億美元。
這意味著,考慮到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美國的人均信用卡透支額是中國的27倍。
曹彤建議,應將消費信貸納入到更高的國家層面來看待。在政策層面,則應解決當前銀行信用卡業務所遇到的困境。
優化政策空間
央行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末,信用卡授信總額3.4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8843億元,增長34%;期末應償信貸總額1.1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257億元,增長40%。從增長速度上看,信用卡可謂銀行一項高成長性業務。
“目前多數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都處于虧損或者微利狀態。”上述股份制銀行信用卡部人士稱,銀行信用卡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年費、商戶傭金和利息收入。年費幾乎都減免了;大部分客戶習慣在免息期內還款,銀行利息收入有限;這次刷卡手續費下調,又重挫了銀行的商戶傭金。
昨日的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銀行卡業務收入水平本就不高,刷卡手續費調整對商業銀行影響巨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轉型的外部環境更為局促。”
一方面,發展消費信貸有利于促進經濟轉型,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沖擊下,銀行也有拓展信用卡的意愿和熱情。為此,多位銀行人士建議優化信用卡的政策環境。
“銀行信用卡的透支,目前是納入銀行的信貸額度之內的。”曹彤對《第一財經日報》還表示,信用卡有貸款和支付雙重功能。免息期之內,信用卡承擔的是支付功能;免息期之外才到貸款階段。但目前,免息期內的信用卡透支也計入加權風險資產,消耗銀行資本。
截至2012年末,信用卡授信總額已高達3.49萬億元,信用卡未償還信貸總額達到1.14萬億元。據曹彤估計,信用卡透支余額中高達60%至70%處于免息期之內。
在不良貸款的核銷方面,曹彤還建議稱,給予銀行信用卡呆壞賬核銷更多自主空間。目前不良貸款的核銷辦法,主要針對公司貸款,信用卡透支屬于個人貸款,現有的核銷規則并不適用。
截至2012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信貸總額146.5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