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無論是資本市場指數的上升還是油價、房價以及其他大宗交易商品價格的上漲,各國政府為促進經濟更快復蘇而采取的寬松貨幣政策是其中的主要推手。寬松貨幣政策制造出的巨量流動性為緩解經濟的進一步惡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僅僅依靠增加流動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金融危機。而業內對于目前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我們認為,未來央行的貨幣政策將呈現逐漸收緊的趨勢,但是收緊的幅度不會太大。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主要還是從通脹和經濟增長兩個角度出發。
從銀行角度看,資產負債表依然很健康,具備的放貸潛力大約在13-26萬億。銀行間資金自年中以后有了一些收緊,但依然處于歷史上很寬松的狀態。我們預計后續隨著企業貸款需求上升,銀行間資金會變得更緊一些,邊際貸款利率會有所上升。而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步入復蘇軌道,實體經濟貸款需求將穩步提升。預計明年的信貸增長可能介于16-18%之間,對應明年新增信貸6-8萬億之間,應該說寬松程度有所下降,但是與歷史比依然偏寬松。
除了銀行放貸主動創造的流動性以外,考慮到明年來自貿易順差和國際熱錢流入將有不同程度的加速,而儲蓄活化的趨勢也將在明年進入高潮,因此預計明年被動流動性創造這塊對資金面的支持將顯著強于今年。
綜上所述,明年預計來自主動流動性創造的資金略弱于今年,預計來自被動流動性創造的資金強于今年,只要不出現貨幣政策的過度緊縮,整體流動性狀況將依然比較充裕。隨著經濟回升,明年實體經濟對流動性的吸納會明顯上升,所以會分流一定的資產市場的資金。但是實體經濟盈利回升對資產價格又形成正向支撐,所以明年資產價格可能不會出現今年上半年基于流動性極度充裕的爆發性上漲,而更可能是基于基本面的緩慢上行。這對中國經濟完成更健康的復蘇是一個好現象,因為基于實體經濟增長而實現的資產價格上升通常更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