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綠城中國()免費實時行情
早就疲弱不堪的地產股,終于被“一根稻草”壓垮了。
9月22日,一則關于“銀監會調查綠城集團房地產信托業務”的消息,引爆了人們對綠城集團財務狀況的擔憂,以至綠城中國在香港市場上一度大跌逾17%至4.43港元,A股市場上的地產股受托累也出現了暴跌,保利地產以6.94%的跌幅一馬當先,萬科、招商地產、金地集團等大盤地產股緊隨其后,均錄得了5%以上的跌幅。
何以銀監會要求信托公司對綠城集團信托融資展開調查,竟引發了地產股如此大的“雪崩”效應?
地產股的大幅下挫,并非市場過度反應。因為在樓市成交量不斷萎縮,開發商資金流日益窘迫,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此次銀監會要求信托公司展開與綠城集團及關聯企業房地產信托業務的情況調查,至少傳遞了以下三個方面的信息:
一是對綠城集團財務狀況的擔心。銀監會此次下文要求信托公司填寫的是,與綠城集團及關聯企業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的調查表,同時,還要根據項目運行情況注明風險判斷意見。之所以監管部門對綠城集團格外“垂青”,是因為自登陸H股以來,綠城每年的年度負債率幾乎都不低于140%。而綠城中國2011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公司的凈資本負債率為163.2%,較2010年底上升了31.2個百分點。雖然此前綠城集團在高負債率中長袖善舞,從來沒有出現過財務危機,但目前的貨幣政策迥異于當年,信貸收緊程度也超出以往。顯然,負債率如此之高的綠城集團,能否順利償還百億級別的信托合作業務,監管層不能不憂心忡忡。綠城中國首席財務官曾表示:“在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公司的銷售是受到一定影響,資金緊張是真的,但絕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話是這么說,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的有些因素,又豈是公司自己所能控制?
二是進一步收緊了房地產業的融資渠道。自從商業銀行對開發商的信貸大門收窄后,房地產信托便成了地產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中國信托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二季度末,房地產信托業務余額為6051.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153.63億元增加2898.28億元,增幅達到91.9%。可見,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有更多開發商取道信托融資,使得信托業務金額較之去年出現了近乎翻倍的增長;另一方面,在資金鏈普遍緊繃的今年上半年,信托融資確實在緩解開發商資金困難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監管部門開始清查信托產品,監管力度進一步增強,信托融資變得艱難,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鏈將變得更加緊張。如果樓市調控政策和信貸政策保持不變,接下來的時間里,資金實力將直接影響開發商的生死存亡。
三是對房地產業的前景態度謹慎。經過數月的限購,房地產市場銷售異常疲軟;交易冷清,成交清淡,即便在傳統的樓市銷售旺季“金九銀十”,也不例外。問題是,貨幣政策基調未見任何轉向,限購范圍只見擴大未見縮小……諸如此類的政策環境,使監管部門對未來樓市的總體走勢表現出謹慎的態度,表現為:如果樓市銷售繼續延續目前的狀態,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將急劇增大,償債能力將面臨考驗。一旦開發商無力償還債務,風險將會通過信托違約迅速傳導給投資者,進而形成威脅經濟穩定運行的債務危機。因此,在樓市前景總體趨淡的大背景下,監管部門通過信托公司對開發商的債務償還能力進行摸底,對信托融資的風險進行評估,顯示的正是對樓市前景不甚樂觀,以及對潛在債務違約風險的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