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調“貼現率”的雙重含義
一、關于貼現率的新聞背景
新聞背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8日宣布,基于金融市場狀況好轉,將銀行貼現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0.5%提高至0.75%。美聯儲強調稱,該舉措并不代表更廣泛的信貸緊縮策的開始。
這一決定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正常情況下,貼現率一般較聯邦基金利率高出1個百分點。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為0-0.25%。此次上調貼現率是兩者恢復1個百分點利差正常水平的開始。
關于貼現率:貼現率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策――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從而準備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二、解讀:上調貼現率的雙重含義
含義之一:對于中國“準備金率上調”的回應
西方的“貼現率”從“功能”上看,它與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是一樣的――均為“貨幣調節工具”,其主要功能就是調節“流動性”。本博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復闡述一個觀點:在全球化的今天,貨幣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大國聯動”――任何單方都是“不可思議的冒險行為”!早在中國第一次提高“準備金率”的時候,本博就對美國“提高貼現”充滿“預期”(見演講實錄“網絡搜索”)……所以,在中國第二次提高“準備金率”之后,美國提高“貼現率”早已成為業內共識!美國“提高貼現”的含義之一即為“對于中國的呼應”,以平衡“國際間貨幣(熱錢)”的正常流動……
含義之二:中美延緩使用“加息工具”
基于“金融市場狀況好轉”當然是提高“貼現率”的先決條件。然而,本次提高貼現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延緩使用“加息工具”――美國經濟處于“復蘇路途”自然“毫無疑問”,但是美國相關產業的“步履蹣跚”所導致的高失業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得到“大的改觀”――這就迫使美聯儲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歷史低位”……
從以上“兩重含義”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中美兩國目前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既要調節“流動性”又要保證“寬松貨幣策”。所以,只能在“準備金率”和“貼現率”上做些“文章”――本次的中美聯動也即意味著“中美加息預期”的冰雪消融!
最后本博談一談“對于股市”的影響。首先,此消息的出臺暫未對美國股市造成影響――因為美股“周四收陽”,即便是周五影響“也是對美股三連陽的短線修正”。至于港股周五早盤的下挫,大家盡管不用擔心――港股就是個“橡皮筋”:能跌,也能漲……
本博觀點:股市投資最忌“一驚一乍”,當你“驚恐萬狀”的時刻,別人“正覬覦著”你的籌碼!
20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