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信貸增量對市場影響
市場對9月新增貸款的估計數額日益遞減。最初預期有高達6000億,大部分觀點集中在4000-5000億。日前,銀監會高層公開表示,9月新增信貸在3000-4000億。昨日有媒體報道說,四大行9月信貸僅增約1100億,為年內單月新低。按四大行占信貸總額40%估算,9月新增貸款僅2750億,為年內新低。若按占比30%計算,則9月新增貸款為3667億,與7月低點持平。
對于9月份信貸規模的預測,市場從最初的6000億元預估,再到日前爆出3000多億的數字。對于這中間巨大的差異,有媒體分析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憂慮將會再度提升。對此,我不敢茍同,到底,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看待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1、凸顯貨幣政策微調效果。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都是為了實現國家既定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目前,在我國經濟增長冠于其他國家、全球擔憂通脹抬頭的大環境下,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采取貨幣微調措施來保障經濟穩定、健康地發展,避免通脹大幅攀升,進而影響經濟復蘇。這從7、8兩月的信貸增速即可看出。由于今年7月份,我國經濟數據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ppi、cpi跌幅有擴大之勢。并直接導致市場擔心經濟將會出現二次探底的勢頭。隨后在9月11日公布的8月數據當中,我們又看到了可喜的變化,信貸增量較7月有較大增加。
2、判斷漲跌不能僅看貨幣政策。決定股價上漲的基礎是業績,并輔以充盈的流動性與偏多的消息面,三者共振引發股價上漲。分析目前市場內外各方面因素,下一階段,市場上漲動力將會由流動性轉換為業績,投資方向有固定資產投資切入到內需拉動。這就要求我們全面來看待經濟數據,并從中找到業績出現回暖與收入持續增長的公司。
如果單純、片面看待貨幣政策,對于投資者來說只會有2個結果。第一:鼠目寸光、最后吊死在一棵大樹上,有跑輸大盤危險;第二:哪怕每月有再多信貸增量流入社會,而不進入需要它的地方,僅僅圍繞股市、樓市循環流動的話,只能是一時的繁榮,而跑得慢、反應遲鈍的投資者將會再次高位套牢、或是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