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8年第四季度)
人民網經濟頻道訊:今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8年第四季度)》,從報告中了解,2008年全年貨幣信貸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足,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0.1萬億元,同比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9%。
200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我國貨幣政策取向根據形勢需要適時調整,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年初,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中國人民銀行執行了從緊的貨幣政策。從當時經濟運行情況和通貨膨脹形勢看,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率達到13%;全球普遍面臨較強的通貨膨脹壓力,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并屢創新高,我國2008年第一季度CPI漲幅為8%,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持續攀升,8月份達到10.1%的高點。綜合考慮美國次貸危機等不確定因素,中國人民銀行加強對通貨膨脹內外部成因的分辨和預測,靈活協調運用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在2007年六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基礎上,2008年上半年利率政策保持平穩。針對“雙順差”繼續擴大、外匯大量流入的態勢,主要采取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措施對沖多余流動性,上半年五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共計3個百分點,凍結的流動性大約占新增外匯占款所吐出流動性的70%。同時,指導金融機構合理安排信貸規劃。
年初,按經濟發展的要求,實事求是地安排了全年新增貸款規劃3.87萬億元。冰雪災害發生后,為滿足抗災救災資金需求,2月份根據金融機構類型和各地受災情況,引導金融機構加快了第一季度信貸投放進度。5月份汶川地震發生后,立即放開了災區法人金融機構信貸規劃約束,并引導全國性銀行加強系統內信貸資源調劑,加大對災區信貸投入。
年中,美國次貸危機蔓延加深,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及時調整了貨幣政策的方向、重點和力度,按照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控制物價上漲的要求,調減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將全年新增貸款預期目標提高至4萬億元以上,指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總量,并與結構優化相結合,向“三農”、中小企業和災后重建等傾斜。進入9月份以后,國際金融危機急劇惡化,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明顯加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中國人民銀行實行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工具,采取一系列靈活、有力的措施,及時釋放確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信心的信號,五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明確取消對金融機構信貸規劃的硬約束,積極配合國家擴大內需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
2008年年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4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比上年高1.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為30.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人民幣貸款分布更為均衡,全年新增4.9萬億元,各季分別為1.33萬億元、1.12萬億元、1.03萬億元和1.43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利率先升后降,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23%,較年內高點8月份下降1.96個百分點,較年初下降1.66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2008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346元。
在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沖擊明顯加劇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顯收縮,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城鎮失業人員增多,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明顯加大。但總體上看,我國市場空間廣闊,增長潛力較大,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優勢沒有改變,加之宏觀調控政策逐步發揮效應,國民經濟可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有關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資金投向。同時,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繼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大力發展直接融資。
詳情請見如下附件內容。
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8年第四季度)
相關專題:
2008年全年經濟數據答卷
關鍵詞:
直接融資